海南校园规划设计-优秀案例317
发表时间:2019-10-10 15:42 在做校园规划设计的时候,我们需要知道校园环境形象不同于其他文化性、商业性环境,商业性环境大多要求标新立 异、自我突出、注重时尚,重点在于给人们一个工作、生活或休闲的空间,注重人们在第一时间的视觉冲击力。而校园则承载着人文历史的传承,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典雅、庄重、朴素、自然应该是其本质特征。不同功能区域的环境可以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来处理,诠释对校园精神的理解,从而反映校园的多元性,自由性,兼容并蓄,记载不同时期校园发展的历程。 接下来和大家分享几个不错的优秀校园规划案例,值得学习借鉴。
麦觉理大学位于北莱德市,环境优美,为悉尼第三大学府。从车士活到艾凭镇新 轨道的竣工将改变前往麦觉理大学的方式,人们可以利用公共交通到达校区后步行进入学校。 觉理大学车站步行就可以前往。由DEM景观设计师事务所计,聚焦校园公共区域的已完成的两个项 目,预示着这种改变。第一个项目就是包括教学大楼和行政大楼的新商务大楼区域,占地约7,400平 方米,成为从车站到校园学术中心的主轴。这一部分从贯穿校园南北和东西的人行道主入口开始。校 园早期的规划是于20世纪60年代由学校第一个建筑规划师阿巴拉罕完成。他的规划将校园的道路均与 北莱德道路成45度角偏移,其余地方则重新排列,或种上桉树、改为草地和溪流。 得到了充分发挥,同时也为校园创造出了一种文化性标志。在先前校园的设计规划里没有体现出这一点,入口的作用就可以得到体现。 千的雕塑,商务大楼区域则为它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宽广的舞台。 圆顶地下通道可以到达内部庭院。坐墙平台与四周的人行道成对角线方向,余下的空间为行人指出了人行道 的方向。一路上都可以欣赏到景观和雕塑,例如丹尼尔 · 特普曼设计的“智慧之盒”,它们所处的地方是进入校园或是商务大楼前院的必经之地。 以享受阳光,免受风的干扰。由雷 · 保廷设计的苹果墙位于休闲庭院边缘。 aham命名的Wally大道,长约一公里,原本为人行道,现已改造成了校园的主要公共区域。项目 一开始是彻底检查老化的铺砌路面,以此来决定改造的方案,最终改造了校园内中心地带的主要人行道。 改造建立在校园原有自然资源之上,为校园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补充。 避免了单调,有多样性和方向层次感。因为将来铺筑位置有可能移换,所以新的铺砌道路必须是对现有道路 的补充,在一些情况下还应可以驶入车辆。设计是首先改造主人行道,包括:将主人行道建造成为校园内连接大 学研究中心主要道路交通的中心轴。通过适当的灯光、摆设和街道两旁的树木将大道作为人行道的概念勾勒出来。 院和第二条及第三条出入道路。标示出沿路公共区域,让人们注意到公共聚集区域,使图书馆和中心庭院 成为校园中心。铺砌材料的选择,厚度和工程细节等设计方面要保障人行、车辆的出入。通过这一阶段高质量 的改造提高校园公共区域的质量,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环境。 焦点所在。广场由不同颜色的石块铺砌而成。现有的林荫大道的条件因铺砌石板材料等的使用得到了很 大的改善。斑岩石石块纵向排列,连接道路两旁的树木,阳光透过树叶洒进来,形成别样的风景。横过人行 道水平连接路两旁树木的石板必要时可以为石板的移换位置做一条分隔线。 晚上,墙上灯光闪耀,熠熠生辉。公共区域又因为雕塑而得到了功能上的提升,成为了一个公共 广场。又一个学年到来了,这里依然是同学们汇聚的地方。
方案目的 该景观设计的目的在于将一幢新的科研中心与其他科研楼连接成一个整体,它所面临的最大 挑战在于怎样在医学研究所的中心区域里建造一个统一、动态的户外公共空间。 设计特色 |